永利官网举行渔塘水面种稻新模式现场观摩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03      作者:农学院 文/图

9月30日,永利集团88304官网在线登录农学院联合海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在南平邵武市卫闽镇举行渔塘水面水稻高效种植现场观摩交流会。中国科学院谢联辉院士、永利集团88304官网在线登录原副校长林文雄教授、邵武市副市长池敏青,省农业农村厅、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邵武市农业农村局、永利官网科技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及渔塘稻联合团队参加了现场会。

渔塘水面水稻高效种植(即渔塘稻,水面种稻,水下养渔)是一种稻渔协同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渔塘稻充分利用坑塘水面空间和光热资源以及水体养分,既能大幅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又能净化水质,提升水产养殖效益和降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粮渔生态三赢”。渔塘稻联合团队在省农业农村厅、邵武市农业农村局、卫闽镇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优质多抗渔塘稻品种筛选、稻渔协同一体化管理技术集成和低成本高性能环保浮床产品研发等工作,初步构建了渔塘稻生态种植模式。经专家现场测产,在水稻全生育期无化学农药投入,化肥减量80%的条件下,亩产干谷490.6公斤(水稻种植面积)。

谢联辉院士考察水塘环境和水稻长势后充分肯定了该模式的生态价值:鱼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养分,而水稻净化水质,形成良性循环。谢联辉院士指出,在渔塘长期淹水条件下,水稻能达到490公斤的产量,充分显示出该模式的巨大应用潜力,福建坑塘水面有160多万亩,若能逐步向全省大面积推广,对拓展粮食生产新空间,完成全省新增粮食产能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谢联辉院士查看水稻生长情况

林文雄教授表示,渔塘稻模式为破解粮渔争地矛盾,夯实粮食生产根基和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途径。并在查看水稻根系和腋芽后指出,通过进一步筛选强再生水稻品种和优化种植技术,完全有可能实现渔塘再生稻栽培,一种两收,届时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益有望再上新台阶。 

林文雄教授查看水稻根系和腋芽,并指导渔塘再生稻栽培

与会专家为渔塘稻模式点赞

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永利集团88304官网在线登录全体师生回信强调,把更多好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此次现场会的举办,正是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的一次具体实践。渔塘稻联合团队负责人曾任森教授表示,团队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再接再厉,不断优化提升渔塘稻模式,推动稻渔融合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贡献福建智慧。